傳統的生產管理,特別是早期的生產管理是著眼于個別操作工序、個別機床和個別工段、車間的生產效率提高,而現代生產管理則著眼于整個企業生產協調發展和效率、效益的全面提高??梢哉f現代生產管理以企業生產系統的總體和生產全過程為研究對象,以提高經濟效益為目標,以全部生產要素的合理配置與有效結合為關鍵,不單純追求高效率,而著眼于高效益,效率服從于效益。
正因為現代生產管理以企業生產系統和生產全過程的優化為研究對象,以效益為目標,所以它的工作范圍比傳統的生產管理有了很大的拓展。就其主要組成部分來說,它包括企業生產決策、生產系統的設計、生產管理系統及管理信息系統的設計、年度/季度生產計劃工作、生產作業計劃工作、生產過程組織與指揮、生產控制、勞動組織、物資供應組織、庫存管理、質量管理、設備管理、生產現場管理、生產績效評估與考核等;另一方面,生產管理與企業的其他管理的關系更加密切。早期工業化企業的管理主要是生產管理,其他管理如經營管理、技術管理、人事管理、財務管理相當簡單,顯得不那么重要,有的尚未設置專門的管理部門,業務范圍相當狹小。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和企業管理職能的演變,各種專業管理的內容越來越豐富,管理的分工與協作也日益發展和復雜化,生產管理與經營管理、技術管理、人事管理、財務管理等的相關性、相干性和互促性也大大加強,既有明確的分工,又有密切的協作。
現代生產管理是面向市場、適應市場變化的適應型生產管理,而傳統的生產管理是與市場聯系不緊密的自在型生產管理。由傳統生產管理到現代化生產管理,有一個轉軌變型的過程,這個過程必須通過企業內部的制度改革、管理改革以及管理上的創新來完成。通過改革樹立一切為了用戶、適應市場需求、確保企業經營目標的管理思想。通過改革,使企業的生產管理系統由簡單執行型的管理系統轉變為應變型的管理系統,由封閉的管理系統轉變為開放型的管理系統,由單純效率型的管理系統轉為效益型的管理系統。通過管理創新,使生產管理的思想觀念、方法和手段既能適應復雜多變的市場需求,又能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正是在客觀需要的驅動下,出現了多品種批量生產的計劃與組織方法。在美國創造了PERT/CPM網絡計劃技術和MRP以及MRPII的新型生產計劃與庫存管理系統;在日本創造了以JIT為核心的豐田生產方式;在德國創造了適用于多品種單件小批生產的粗計劃與細計劃方法,基于負荷導向的漏斗模型的生產計劃與控制方法。此外,成組生產的組織與計劃管理方法也在許多國家得到研究與推廣應用。
市場需求、市場競爭是企業生產管理改革和創新的巨大動力,而企業通過生產管理改革和創新,提高了生產的能力,源源不斷地向市場提供大量新的質優價廉的產品,滿足市場需求,促進經濟發展和科技進步。
版權所有@2018-2024 蘇州卡爾頓企業管理顧問有限公司 蘇ICP備18067868號 蘇公網安備3205060201240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