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是一種實踐 —— 實踐為先。管理,就是目標管理。管理的實踐,就是目標管理的實踐 —— 在目標管理中上路 —— 今目標,實踐目標管理的溝通協同平臺 —— 在目標管理中前行 —— 目標管理是一種管理哲學。對于今目標,目標管理具有雙重意義
管理是一種實踐
目標管理,Management by Objectives,MBO,源于管理大師彼得•德魯克1954年出版的現代管理奠基之作《管理的實踐》。美國總統布什在授予德魯克2002年度“總統自由勛章”的時候,提及了德魯克三大貢獻,其中之一就是目標管理。
對于目標管理,維基給出的解釋為:目標管理是利用激勵與參與原則,使企業中各級人員能夠親自參與企業目標設定的過程,將個人的期望與企業目標相互結合,并透過自我管理與控制方式,建立各級員工或主管的責任心與榮譽感,其最終目的在促進企業績效提升的一套管理系統。
什么是管理,什么是目標管理,這些問題和什么是時間、什么是數學一樣,看似簡單,回答起來卻異常困難?;艚鹪凇稌r間簡史》中給時間的定義是:時間是宇宙事件順序的度量。數學大師柯朗在《什么是數學》中解釋說:不論對專家來說,還是對普通人來說,唯一能回答“什么是數學”這個問題的,不是哲學而是數學本身中活生生的經驗。
《管理的實踐》開篇題目是“概論:管理的本質”,但是德魯克并沒有正面解釋管理是什么,而是在濃墨重彩地闡述管理層的三個職能:管理企業、管理管理者、以及管理員工和工作等等。
德魯克沒有逃避,他給出的答案,已經藏在《管理的實踐》書名之中:歸根結底,管理就是一種實踐,其本質不在于“知”,而在于“行”,其驗證不在于邏輯,而在于成果。所以,管理的唯一權威就是成就。
和實踐相對的,是理論。歌德說“理論總是灰色的,而生命之樹常青”,錢鐘書說“理論總是不實踐的人制定的”,還有耳熟能詳的口頭禪“實踐是檢驗真理的惟一標準”,都在強調實踐的重要性。
實踐很重要,但是實踐不能代替理論,也無所謂高于理論。“理論的作用是將已經被證明的實踐構建為體系”(德魯克《新現實》),理論追求的是規則和系統,是對事實和特例的一種超越,是在變中尋求不變,在倏忽中尋找永恒。從歐幾里德幾何到非歐幾何,從牛頓力學到相對論,從屈原的天問到現代天體物理學,無不顯示出理論的巨大力量。
孔茨1961年在美國《管理學雜志》上發表《管理理論的叢林》時,總結出6個主要派;1980年在《管理學會評論》上發表《再論管理理論的叢林》時,主要學派已經超過了11個。管理理論層出不窮,但對很多實際的管理者來說,這些理論又大多蒼白無力。
德魯克強調“實踐先行”,并不是在討論理論和實踐孰先孰后、孰輕孰重,“實踐先行”的背后,有更深刻的意義在。
從自然科學的角度看,企業或組織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復雜系統(Complex System)。對復雜系統的定量研究方興未艾,但是離成熟尚早,還不能提供更多的指導性意見。大家都知道蝴蝶效應,一只南美洲的蝴蝶,偶爾煽動幾下翅膀,可能在兩周后引起德克薩斯的一場龍卷風。換句話,任何一個微小的事件,對復雜系統都可能是致命的。因此要準確預測復雜系統的行為,即使不是不可能,也異常困難。
因此,現階段的企業或組織管理,還指望不上定量分析,不可能從一個或幾個前提出發,推論出企業必須這樣做,或者那樣做。企業又不能暫停十年,坐等各種研究結果,只能依靠管理者“實踐先行”了。好比是下棋,遇到復雜難解的局面,絕世高手也只有選擇“實戰解決”,別無他法。
知行合一,是中國人追求的一種平衡。對于真正的管理者來說,管理是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如何管理,才能得到好的結果。面對浩淼無涯的管理叢林,德魯克強調實踐,強調行動,更像是當頭棒喝,一語警醒夢中人。也許只有歷盡艱辛的管理中人,才能深刻體會到其中三昧。
一些學院派研究者對德魯克很不以為然,認為德魯克是典型的經驗主義者,沒有建立蔚為大觀的理論大廈。孰不知《管理的實踐》在不知不覺之中,已然建立了一座難以逾越的理論豐碑。
企業應該如何開展管理實踐呢。德魯克明確提出了“企業管理就是目標管理”,并在《管理的實踐》第11章“目標管理與自我控制”中,詳細討論了目標管理。
管理,就是目標管理。管理的實踐,就是目標管理的實踐。大道至簡,在德魯克眼里,管理就這么簡單。
版權所有@2018-2024 蘇州卡爾頓企業管理顧問有限公司 蘇ICP備18067868號 蘇公網安備32050602012405號